东台柚子

丁德祐写字的地方

《人民日报》看东台(1948年)

1948.02.08粉碎蒋匪十二个团“扫荡”华中上月歼敌六千【新华社华东六日电】最近一月来华中地方武装结合广大人民,粉碎蒋匪十二个团的垂死“扫荡”,歼敌六千余人。经过如下:自叶(挺)南战役(去年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后,华中蒋匪仍图垂死挣扎,抽集防守各交通干线及重要城镇之兵力共十二个团进行“扫荡”,先后以四师、五一师、二一师及二三师等部十个团,犯苏中之东台,以四四师一个团犯苏北之东海、灌云,以八八旅一五六三团犯淮北之泗县等地。“扫荡”中蒋匪使用毁灭政策,东台较大市镇大都被烧光,有名海港jiàng@①港一千多户被烧,仅剩三十五户。沿海草原从苦水洋到通商镇,四十余里有十分之六被烧成一片焦土。苏北灌云西部六万人民即被抢去三十五万斤粮食,二十一万斤烧草,和牛驴猪羊一千五百三十多只。但同时也暴露了蒋匪的弱点,“扫荡”之敌,均龟步爬行,如由十总到三组仅十里路就爬了一整天。我各地地方武装则结合广大人民英勇坚持反“扫荡”,东台之蒋匪为该地民兵游击队阻击,杀伤四十余人。外线地方武装全面出击敌之交通线和重要据点,南通、如(皋)东、海门、启东地武于一月初一战,连拔启东外围南阳村、东安镇等据点。十六日再战于南通石港附

More...

《人民日报》看东台(1947年)

1947.01.29华中“游击生意”办法好蒋军来时空街绝卖逼得他只能逃走蒋军走后摊商满市供给人民日用品【新华社华中廿六日电】位于东台三仓镇附近的某镇,当蒋军侵占三仓时,因该镇空室清野做得彻底,虽蒋军三次抢掠均一无所获,因而得免被占。在三仓蒋军被逼走之次日,该镇商民即纷返营业,他们为防蒋军再来,创造“游击生意”,每天挑货上街,旁晚又挑着余货下乡,注意打听情况,随时移动。近日春节将届,市面益臻繁盛,数日内商店由八十家增至二百余家,澡塘理发店常告满座;与邻近蒋占区之李堡镇商业凋零门可罗雀适成解明对比。【新华社华中二十七日电】东台三仓附近某镇创造“游击生意”之后,阜(宁)东县重要商场东坎镇,亦以同样方法从经济上封锁蒋军,获得成功。早在蒋军于元旦日侵占东坎之前,商人即将全部货物运到乡下,蒋军到时已成空镇。该镇素以卷烟著名,有手工卷烟厂百余家,但蒋军侵踞东坎两日,连一根纸烟也未找到。三日蒋军被迫撤退阜宁后,分散四乡的大小商贩,闻讯又挑运一部分货物上街,东坎镇又很快恢复了繁荣,当记者八日抵东坎时,沿街挤满各种摊贩,香烟、火柴、布匹等日用品应有尽有,成堆农民们推着柴车挑着鲜鱼,纷纷上街,所有买卖均在照常进行

More...

《人民日报》看东台(1946年)

1946.10.18东台女记者叶邦瑾同志遭蒋方惨杀【新华社东台十五日电】新华社东台分社女记者叶邦瑾同志不幸于八月十日在如皋柴湾为蒋军捕去,蒋军百般威胁利诱,并以酷刑迫令其自首,均为严词拒斥后,于八月底光荣殉难。叶同志临刑时咬牙切齿地说:“我是为人民翻身做事的,千万人民会替我报仇。”并高呼:“自卫战争一定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邦瑾同志苏中掘港人,中共党员,现年二十三岁,任本社及江海日报记者。1946.10.24苏中我军坚守东台进犯蒋军七百余被歼【新华社苏中廿一日电】东台连续进犯之蒋军,战至十七日晚止,仍被新四军阻遏于东台南五十华里之富安阵地。五天中蒋军被歼七百余名。侵占海安蒋军六十五师以三个团兵力于十三日拂晓北犯,当日于议家集遭新四军某部杀伤其三百余。十四十五两日又连续以正面及迂回分路续犯,均被击退。十六日复以飞机配合继续猛犯,遭新四军英勇反击,又伤亡二百余,狼狈溃退。十七日晨蒋军更以小炮火箭筒向守军阵地猛击四小时,发炮千余发,至中午更以飞机两架掩护冲锋,仍未能越过富安河一步。下午新四军以重炮反击,毁蒋军指挥所一处,收复黄金坝、庙南(富安河以南)两蒋军据点,毙伤蒋军二百名。是役新四军伤亡数与蒋军伤亡为一与三十之比。

More...

东台掌故——繁荣的陆陈行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繁荣的陆陈行陆陈行,是中国旧商业的一种行业。据传,汉代官员陆贾、陈平二人曾主管过朝廷的粮食征集、平籴等工作,故经营粮食的商行得名“陆陈行”。后来,由于陆陈行主营稻、麦、玉米、豆、芝麻、杂粮等,且多为当年种植次年收获的粮食作物,“陆陈”二字便被讹传为“六陈”。陆陈行的经营形式,主要是代客买卖粮食,从中收取佣金。拥有资金多的陆陈行,除代客买卖外,还自购自销,每在夏秋季节,低价大量收进,囤积居奇,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垄断市场,哄抬粮价,高利出售。东台的陆陈行兴起较早,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就有湖广和江西运米的商船,经通州等口岸到东台城停泊下坝,投行出卖。那时,关桥口有翁姓、九龙港有吕姓两家陆陈行。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东台城三昧寺、米市北垎,下坝一带,行房林立,由30多家发展到70多家。民国初期增加到近百家,1932年又发展到158家,最盛时曾达197家,大都集中在关桥、下坝、米市北垎、北关桥、高桥、海河边、老坝、陆家滩一带。时堰、安丰、富安等集镇的陆陈行也比较兴盛。台

More...

东台掌故——与烧盐有关的东台地名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东台古为产盐之地。从唐玄宗时代至清中叶,东台沿海都是全国重点产盐区。如今,偌大的盐区内,虽早已不见当年的亭场盐灶、锅丿仓垛,但由烧盐而留下的地名遍布境内范公堤以东广大地区。一、场盐场是古代所设的一种产盐的专业机构,始设于唐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东台老政区内曾设有栟茶场、角斜场、富安场、安丰场、梁垛场、东台场、何垛场、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等10个盐场,即历史上著名的“淮南中十场”。后因场署周围居住的人多了而形成了村庄,场名便成了地名,如当今的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等,所不同的是在原盐场名称后面去掉了“场”字。因当时各盐场是沿范公堤而建的,所以,由“盐场”而得名之地均分布在原范公堤一线,也是东台境内最早设专场烧盐之地。二、亭按《旧唐书·食货志》载:煎盐处为“亭场”。《宋史·食货志》亦称“煮海为盐,其煮盐之地曰亭场”,即取卤制盐的地点为亭场。由于东台为重产盐区,至宋代已亭场林立,故“东台”便又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出现了“东亭”这个雅称。三、团自汉代,煎盐工具使用的是官铸官给

More...

东台掌故——东台盐业两千年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东台地滨黄海,自古盛产盐,历史上曾是全国的重产盐区之一,也曾因老政区内的“淮南中十场”而闻名天下。据《史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在封国(古扬州),“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海煮海水为盐”(《史记·吴王刘濞列传》)以增加财源,扩张势力。从此,开创了东台境内盐业生产的历史。当时,由于西溪以东尚是海水滔滔的大海,所以境内盐区还在西溪以西一带。汉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财经政策方面采纳桑弘羊等人的建议,实行国家垄断铸钱,盐铁官营。在盐铁产制旺地设置盐铁官署,并没收私人煮盐铸铁器具,将盐铁产运销之权统一收归朝廷。其时,在今盐城设盐渎县,专管产盐。元狩四年(前119年)为解决国家财政急难,汉武帝招募民众煮盐。《史记·平淮书》载,“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又称煎盐),官与牢盆(牢,粮食;盆,煮盐器具)”。也就是说,官府提供煮盐器具,雇工煮盐,发给费用。当时盐民煎盐纳官进行的是具有服劳役性的劳动,其地位低下,向来被视为“土民”、“贱民”。尽管如此,煎盐还是开始成为一种

More...

东台掌故——第一次建市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1987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东台撤县建市。这是东台历史上第二次建市。早在1948年,东台就曾建立过县级市。1948年10月初,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隆隆炮声,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第三十三旅逼近了东台城。驻守在城里的国民党整编第四师王卓如部自知大势已去,反抗如螳臂挡车,于10月10日夜仓惶由水路逃亡溱潼、泰州,东台城重新回到人民手中。东台县委和县政府为接管东台城,于1947年11月就恢复建立了东台城区区委和区政府。1948年6月10日,县委对新收复市镇的工作作出了贯彻党的城市政策、维护秩序、发动群众、加强战备等指示。8月30日,又成立了由县长何患、公安局副局长封耀、财经局副局长陈逸生、富安区区委书记胥德元、安丰区区长崔瑾等组成的城市工作专门小组,领导城市工作。10月11日,城区区委和政府从农村迁回东台城,并立即开始工作。东台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是苏中北部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市镇,搞好其工作,对于我们党总结城市工作经验,做好即将到来的苏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东台城解放后,华中工委多次对东台

More...

东台掌故——抗战时期东台的政权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抗日战争时期,东台县曾经同时存在过三个县政府,这是东台政权史上仅有的奇观。窥此一斑,可见当时东台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1940年10月初,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新四军部队在黄桥击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后,乘胜北上,于10月8日挺进东台城,国民党东台县政府闻风逃至堤西水乡。10月15日,陈毅在红兰别墅召开东台各界人士座谈会,宣布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府机关设在旧县署内。1941年2月,日军出动大批军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起大“扫荡”,疯狂进攻泰州、东台、兴化等地。面对兵力、装备都占有明显优势的敌人,中共东台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撤出了东台城,在堤东广大地区坚持抗日。2月21日,东台城第二次被日军占领(日军第一次占领东台城是1938年3月25日,由于人民群众的自发抗击和战争形势的变化,同年7月25日,日军撤离东台)。3月18日,日军控制下的伪东台县自治会成立,1942年1月,伪自治会改为伪东台县政府。此后,东台县境内出现了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侵略者卵翼下的汪伪三种政权同时

More...

东台掌故——建县始末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东台,古为海陵县(今泰州)地。到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东台境域的人口已超百万。但由于东台地处黄海沿线,区域范围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口繁杂,又远距泰州,民事纠纷频繁,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命盗案件不断,上告泰州府,泰州府又鞭长莫及,故而悬案、死案累累发生,且愈演愈烈,民众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建县。乾隆四年(1739年),扬州知府高士钥,报请设置东台县,在划分疆域时,海安绅士力争县治设在海安,后经扬州府调查驳复,依然争议不已,于是建县问题暂“缓议”。二十七年东台水利同知沈元辉,又以东台“地广事繁为由”,力请设县也无结果。三十一年泰州知府王镐,又以泰州“地广难治”先后两次建议,亦均无结果。三十二年两江总督高晋等人,再次联名向吏部呈奏:“扬州府属之泰州,襟江滨海,环列东台等十盐场,东西广二百九十余里,南北一百二十余里,周围绵亘八百里,统计村庄一千九百余处。幅员辽阔,烟户繁多,一切刑钱事件,甲于他邑,知州一官,实有鞭长莫及之势。查州之东台镇,地方离州一百二十里,毗连何垛,地广人稠,为州

More...

东台掌故——人口溯源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东台,在那远古的年代,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整日潮水悲鸣,充满了寂寥。后由于江河泥沙淤积而逐渐成陆。据青墩(原属东台,现属海安)、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证,早在新石器中、晚期,东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据载,淮夷部族(古族名,因居淮河下游一带而得名)人是率先开发本境的先民,夏、商、周时代,分布于西溪以西地带,从事渔猎、耕种,繁衍后代,从而给这片海赐的土地带来了生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淮夷部族“皆散为民户”,并渐与内地来的先民融汇。当时,区域内“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nou)”,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地理环境的约束和控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增长极慢。西汉初年吴王刘濞立国广陵(今扬州)之际,招致亡命煮海水为盐,东台(当时称海陵)西溪一带沿海迎来了最初的烧盐人。汉武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急难,又从四方招募民众煮盐。烧盐人队伍开始了微妙不彰的增加、壮大。这些烧盐人便是东台近两千年烧盐历史的始祖,也是最早拓荒东台沿海滩涂的先民。汉代,东台境内迎来的另一支先民是居住东南的古越人。据

More...

«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友情链接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166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14916
    • 当前主题:默认主题

    Powered By Z-Blog 2.2 Prism Build 140101

    >苏ICP备12035249-1号公安部联网备案号:32098102321115 © 2021 东台柚子. Some rights reserved.